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死亡、心力衰竭、住院和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增加。最近一项研究比较了世界范围内心电图(ECG)证实的房颤/房扑患病率,并评估了抗凝药的使用和临床预后。研究结果发表于CardiovascularResearch。
研究设计
从PURE与CLSA两项大型前瞻性研究中纳入名来自20个不同国家的中年参与者(35-70岁)。在社区对成年人进行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抽样。在本研究发表时,PURE研究的样本可获取药物使用和临床预后数据,数据来自20个国家,共包含名参与者,平均随访7.4年;CLSA研究收集了-年间个加拿大社区(来自7个省)的ECG数据,参与者年龄在45-85岁。在两项研究中,房颤和房扑都是通过12导联心电图诊断的。合并两项研究的参与者数据用于分析。采用横截面分析来记录房颤的发生率和药物使用情况,并前瞻性地研究了房颤与临床事件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
参与者的平均年龄为52.1±9.7岁,女性占57.7%。每10万人中有人患病。校正年龄因素后,男性的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表1患者基线水平年龄和性别标准化后的房颤患病率在不同地区之间相差12倍;北美、欧洲、中国和东南亚的发病率最高(-例/10万人);中东、非洲和南亚地区最低(30-60例/10万人)(p0.)。与低收入国家(LICs)相比,中等收入国家(MICs)和高收入国家(HICs)的房颤患病率分别高出7倍和11倍(p0.)。调整了传统的房颤危险因素后,房颤患病率的差异仍显著。图1房颤患病率在LICs/MICs,CHADS2分≥1的房颤患者中只有24%接受了抗凝治疗,而HICs的这一比例则达到了85%。房颤与卒中(HR:2.29;95%CI1.49-3.52)和死亡(HR:2.97;95%CI2.25-3.93)的风险增加相关;不同国家收入水平中这一比率相似。总的来说,在调整了这些临床危险因素后,不同地区和收入水平的房颤发病率差异仍然显著(所有对比均显著,P0.)。图2抗凝治疗在房颤患者(CHADS2≥1)中的使用
讨论
不同地区和不同收入国家的房颤患病率不同,且传统房颤风险因素很难解释这种差异。另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了解驱动世界不同地区房颤负担变化的主要决定因素。
收入与房颤的发病率正相关,与低收入国家相比,中等收入国家房颤患病率高7倍,高收入国家则高11倍。低/中等收入国家尽管房颤患病率低,但抗凝比例却非常低,只有24%,而高收入国家抗凝率达到了85%。然而提高抗凝率也是中国房颤中心建设的重点。根据年发表的中国数据,我国30~85岁居民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以上。房颤相关脑卒中与非房颤相关的脑卒中相比,症状重,致残率高,致死率高,易复发;病死率2倍于非房颤相关的脑卒中房颤,是缺血性脑卒中最核心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率低,尤其中高危患者的抗凝治疗严重不足。Garfield-AF研究结果显示,年-年间,中国的新发房颤患者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的抗凝率仍不足25%,相比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超过75%的NOAC抗凝率存在很大差异。图3-年,不同国家的房颤患者使用NOAC的差异抗凝治疗是房颤卒中预防的核心策略,且各大指南均推荐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但总体来看,我国房颤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整体现状不够理想。因此对房颤患者必须实施及时、有效、正确以及规范的治疗措施,达到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以及减少并发症发生的效果。参考文献:1.JosephPG,HealeyJS,RainaP,etal.Globalvariationsintheprevalence,treatment,andimpactofatrialfibrillationinamulti-nationalcohortof,middle-agedindividuals.CardiovascularResearch,cvaa.Aug10.2.张澍,杨艳敏,*从新,等.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预防规范().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2(1):17-30.3.HaasS,CammAJ,BassandJP,etal.PredictorsofNOACversusVKAuseforstrokepreventioninpatientswithnewlydiagnosedatrialfibrillation:ResultsfromGARFIELD-AF.AmHeartJ.Jul;:35-46.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