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彤心飞传ACC速递冷冻球囊治 [复制链接]

1#
栏目介绍彤心飞传是由医院心脏科刘彤教授和郑州医院心内科谷云飞共同推出的一档心血管前沿文献速读栏目。每期精选国际顶级期刊心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进行深度呈现,以期让国内相关专业人员可以同步跟踪学科进展,了解前沿动态资讯,获取最新研究结论。

因COVID-19疫情原因,美国心脏病学会年科学年会/世界心脏病大会(ACC.20/WCC)遗憾宣布取消线下会议议程,改为线上直播会议,并向全球临床医生免费开放。

《彤心飞传》栏目组近两周将推出“ACC速递”,将最前沿的ACC资讯第一时间推送给您!

背景:现行指南推荐肺静脉隔离(PVI)作为包括持续性房颤在内的心房颤动(房颤)消融的基础。多项研究支持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但其是否可用于治疗持续性房颤的评价手段有限。STOPPERSISTENTAF(NCT)研究是首个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监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持续性房颤患者使用冷冻球囊肺静脉隔离后12个月的临床预后。

方法:该研究纳入名来自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房颤持续时间≥7天,≤6个月)。主要有效终点是3个月空白期后,12个月内未发生房颤、房扑和房速(心律失常≥30秒,再次消融,AAD加量或开始治疗)。主要安全终点包括严重的操作和全身相关不良事件。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随访患者,6个月和12个月做24h动态心电图和使用经电话传送监护仪(每周或出现症状时)。评价基线、6个月和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复发和不良事件独立判断。

结果:共纳入位患者(65±9岁,70.3%男性,LAD4.2±0.6mm,房颤病程2.5±4.8years)。12个月时未出现房颤、房扑、房速的比例是54.8%(95%CI:46.7-62.1%)。一个与研究无关的主要安全事件(0.6%)发生于消融前的房间隔穿刺。冷冻消融术后12个月时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明显减少:头晕目眩(29%下降到6%)、心悸(65%下降到18%)、快心室率(19%下降到9%)、呼吸困难(57%下降到16%)、乏力(58%下降到16%),所有p0.01。平均标准化SF-12生理评分从44.2增加到49.2(p0.),平均标准化SF-12心理评分从49.3增加到54.2(p0.)。AFEQT评分从基线时63.7增加到12个月时89.5(p0.)。

结论:二代冷冻球囊治疗持续性房颤患者,使心律失常相关症状明显减轻,生活质量提高,12个月时手术成功率达55%。

参考文献

JAmCollCardiol.March24,Volume75,Issue11,Page.

专家简介

刘彤,医院心脏科主任医师,教授,科研科科长,天津心脏病学研究所心房颤动诊疗中心副主任,天津市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首批天津市医学津门英才。医学博士/博士后(美国Cedars-Sinai医学中心),天津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心脏起搏与射频消融、心房颤动、肿瘤心脏病学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科研管理分会青年委员,国际心电学会(ISE)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律学会青年委员,中国心电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第一届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CardiovascularDiagnosisandTherapy》(SCI)编委,《FrontPhysiol》(SCI)编委,《CardiolResPract》(SCI)特刊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心血管病研究》青年编委会副主任委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承担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在JACC、Stroke、CardiovascDiabetol、Heart、JAHA、CirculationAE、Europace、HeartRhythm等SCI杂志发表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文章90余篇,总引用次数次。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