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的房颤患者已达到万人。而其中得到确诊的数量不超过一半,剩下的一半中,能获得正确心律失常治疗的人数也不超过10%。我们呼吁所有在房颤领域有早期预防、早诊早治专业知识和产品的企业机构,能与强生医疗一起打造心血管病诊疗的生态圈,对包括预防、诊断、检查、治疗以及术后康复的整个疾病进程进行管理。”6月6日,在第九个中国房颤日特别策划主题活动上,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表示。
中国是一个房颤大国,而房颤最大的风险之一是脑卒中。数据显示,我国房颤患者脑卒中总体发生风险是无房颤人群的3~5倍,心源性脑卒中每年带给社会的负担接近50亿元人民币。年,在强生医疗的支持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再度围绕心脑健康开展“医路相伴——中国房颤日疾病科普公益传播项目”,并推出了“护心爱脑健康一生”中国房颤日特别策划主题活动,旨在提升公众对于房颤与脑卒中的认知,从而传递“心脑同诊共治”的理念。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要避免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最好的方法不是急救,是预防。在过去的十多年中,强生医疗除了不断为患者带来创新的治疗方式,也在携手各方以多元手段提升房颤治疗的可及性,比如县域房颤中心、卒中中心的建设,还有大城市专家在基层进行区域规范化诊疗的宣教等。同时,强生医疗正在以每年培训数百名心电生理医生,助力三四线城市每年建立多家房颤中心的速度,把射频消融的技术、手术干预的技术和产品下沉到县域市场中。我们希望全社会可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预防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陈曦称。01用技术创新消灭“隐形杀手”虽然如今已是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陈曦幼时的梦想是做个生物学家,为人类研制出长生不老之药。为着这个梦想,他大学就读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专业,其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免疫学专业博士学位。而在读博的过程中,陈曦意识到,很多实验室的技术和研究,其实都具有在人体和临床上运用的价值。如何让一个有希望的技术落地,真正为疾病提供有用的解决方案,对患者来说,也许更加重要。这也令从未涉足过商业的他,兴起了加入医疗健康企业的念头。年,陈曦入职BD公司,两年后开始担任大中华地区分析前诊断(PAS)部门业务副总裁。年3月,他加入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年底开始全面负责该业务在中国区的战略和运营等相关事务。“其实无论是做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还是进入心脑血管领域,我的工作从未离开过人体的血液体系和科技创新在临床上的运用。几年前,强生医疗在原来必须要开胸才能解决的复杂的心率失常领域,第一个推出了由三维和压力导管技术指导的心腔内房颤射频消融手术,这打开了一个疾病治疗的新纪元。”在陈曦看来,这种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精神,与他个人职业发展的诉求不谋而合。“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每隔几年都会在中国推出新的技术和产品,从一开始的压力导管技术、三维标测技术到最近推出的心腔内超声影像技术,以及未来两年会推出的高功率消融和热球囊消融技术,甚至未来3到5年会出现的电脉冲技术,都为心脑血管疾病领域带来革命。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技术,用最小的临床代价,为患者带来最大的临床获益。”陈曦表示。然而,所有的治疗干预都来自事后,再好的技术,也不如患者自身对疾病的重视和预防更为有效。数据显示,在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高达1.8%。而目前中国的房颤高危人群中,有三分之一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房颤,在农村,更有一半房颤患者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患有房颤,这是令人非常担忧的现状。“房颤之所以知晓度比较低,是因为它是一个相对‘隐形’的疾病,症状是心慌、胸闷,并不直接导致病患生命的受损,但它带来的后续的心脑血管严重后果是难以挽回的,比如脑卒中。”陈曦表示,有房颤疾病的患者脑卒中发病率将增加2-5倍,病死率将增加2-3倍,其导致的中风30天内死亡率达到25%。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早期房颤的干预,特别是用微创、介入这类对人体损伤最小的方式进行早期干预就有很大的临床价值。过去几年,强生医疗一直致力于支持公众疾病健康教育,每年6月6日的中国房颤日,都是房颤科普教育的重要节点。“中国房颤人群得到正确治疗的比例只有美国和同等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在临床的疾病教育上,我们从支持专业的医生教育,到利用网络进行病患教育、家属教育,一直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希望我们的病患还有家属,可以提升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主动找到有房颤治疗资格的医疗机构和心内科专家进行确诊,然后进行专业的疾病治疗和管理。”陈曦呼吁。02让“房颤中心”遍布大江南北长期、持续的房颤可能引起心脏扩大、心功能衰竭,也容易导致血栓淤积,一旦血栓脱落,90%会造成脑梗死。我国每年有50-60万人因房颤而中风,由房颤引起的脑梗死因为梗塞面积更大,致死致残率更高,一年内死亡率高达50%。而目医院里,房颤患者在心内科就诊,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就诊,病人自己很可能不知道这两种疾病的关联。这种情况下,“心脑同治”的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心脑同治,指的是房颤和脑卒中的联合诊疗,这样既可以为房颤病人排除脑卒中风险,也能为脑卒中病人解决房颤的病根。双科室联合的脑心同治模式,能一次性满足患者心脑血管介入检查需要,并及时有效地开展下一步治疗,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术前检查及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痛苦。“不同于一般的脑卒中,心源性脑卒中是可以预防的,通过我们对房颤的提前干预,解决心源性房颤疾病的诱发因子,极大地降低了后续发作的可能性,这是心脑共治的一个整体的治疗理念。路径就在于及早干预,用最小的人体损伤,换取最大的健康获益。”陈曦分析称。在中国,目前针对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长期服药可以减轻症状,但不能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从根本上转归正常。这种情况下,射频消融手术就为有症状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以及有症状的持续性房颤患者提供了治疗和治愈的选择。数据显示,在使用量化消融工具结合压力感应技术情况下,阵发性房颤长期成功率可达到90%以上,在使用压力技术结合56孔冷盐水消融导管情况下,对于持续性房颤,15个月随访成功率可达80.4%。“在60岁以上的中老年的患者人群中,当疾病进程进入到了持续性的房颤,射频消融的手术可以帮助他把脑卒中的风险降低到原来的五分之一。”陈曦介绍称。长久以来,强生医疗一直致力于房颤临床规范化建设的支持活动。陈曦认为,这些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技术创新,作为心电生理重大疾病管理的创新型企业,强生医疗希望带给中国的心内科医生最好的创新技术和产品。第二是对临床诊断和手术规范上的教育支持。强生医疗和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学会共建的“房颤中心”,就是致力于帮助更多医生独立完成心率失常管理的手术,支持每一年在中国培养出名以上的房颤射频消融专业医生,高精准地找到病灶点,并且能够一次性完全地割断消融解决疾病。第三是与社会各界一起,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