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同时因为身体器官老化而导致的房颤也越来越多。据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房颤最大的危害就是会导致脑中风,而脑中风正有致残、致死、复发率高的特点,严重威胁老年人身体健康。
正常情况下,人体心脏收缩、舒张的频率是一致的,但是房颤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当血栓进入脑部血管时,就会导致卒中,偏瘫、死亡等后果。
并且因为房颤导致的中风患者,死亡率会增加,幸存也会面临致残的危险。
在房颤治疗中,抗凝治疗至关重要,虽然口服抗凝药,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房颤患者预防中风,但是因为一些误区,房颤患者抗凝的治疗率低。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房颤患者常见的误区:
自行停服药物
有些房颤患者,在服用一段时间的口服抗凝药之后,感觉自己身体没有什么不适感了,就自行停服药物,而这样做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
许多房颤患者并不能理解,为何病情已经得到控制,还需要每天服用抗凝药物呢?
其实房颤患者出现中风,主要与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有关。所以房颤患者需要进行中风危险因素的评估,如果评估风险较高时,则需要每天坚持服药。
不敢用抗凝药,担心有出血风险
不少房颤患者听说抗凝药可能导致出血时,就非常担忧不敢使用了。其实服用抗凝药来预防中风的危险性,要远远小于出血风险。
房颤患者发生中风,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出血风险。即使是有少部分人服用抗凝药物后出血,那么大部分也是能够救治的。
另外年龄增加,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心力衰竭等,都会增加房颤风险。这些医院检查,并进行治疗。
当高危人群出现气短、头晕、心悸等情况时,需要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避免房颤的可能。
由于房颤的症状一般并不明显,有30%的患者在出现中风后,才被诊断为房颤,所以房颤患者一定要重视抗凝治疗,坚持、科学、合理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