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中国患者超万,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房颤患者人数逐年递增,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一大杀手。房颤患者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脑卒中,据研究统计,其发生脑卒中比例为17.5%。鉴于房颤的高危害性,为规范临床医师对房颤疾病的全程管理,年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CSPE)、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CSA)首次发表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随着临床研究新成果的不断问世,年对其建议进行更新,形成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与治疗建议()》。近些年,由于房颤防治领域蓬勃发展,一些新的诊疗措施趋于成熟和完善,比如导管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为房颤相关卒中的预防带来新生机。为进一步优化房颤的实践管理,CSPE、CSA联合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心房颤动防治专委会对上一版建议进行修订,出台了《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刊登于中华心律失常杂志,涵盖房颤领域的新研究、新技术、新策略。本文重点介绍房颤相关卒中预防方面的更新内容。
下文摘自《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
第七部分:房颤的脑卒中预防
01
抗凝药物更新要点
表:华法林推荐证据建议
1.华法林推荐证据级别提升从IB级调整为IA级
推荐:优先推荐华法林用于中、重度以上二尖瓣狭窄及机械瓣置换术后的心房颤动患者抗凝,亦可用于其他有抗凝适应证的心房颤动患者。
表:抗凝药物的使用推荐建议
2.抗凝药物的使用推荐建议更新。
1)部分内容推荐级别和证据等级提高
推荐级别:从ⅡaB级调整为IB级。对所有行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应进行出血危险因素评估,识别和纠正可逆的出血危险因素并对出血风险高危的患者定期随访。
推荐级别:从IC级调整为IB级。定期评估血栓栓塞与出血风险,并告知患者治疗决策(血栓栓塞风险不再低危的患者应启动抗凝治疗)
推荐级别:从ⅡbA级调整为IB级。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若TTR70%,推荐更换为NOAC(需要保持良好的依从性)
2)服用抗凝药物期间加强了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和评估,包括出血风险、血栓栓塞风险、药物更换等。
02
经皮左心耳封堵(含一站式)
更新要点
表:经皮左心耳封堵建议
1.经皮左心耳封堵建议
1)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推荐证据级别提高。
推荐级别:从ⅡaB调整为ⅡaA。对于CHA?DS?-VASc评分≥2的男性或≥3的女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具有下列情况之一:①不适合长期规范抗凝治疗;②长期规范抗凝治疗的基础上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③HAS-BLED评分≥3,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
2)推荐行左心耳封堵术的患者范围扩大,且首次出现I级推荐。
推荐:左心耳电隔离后的房颤患者,可行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IC)。有研究显示,左心耳电隔离患者术后血栓栓塞风险显著增加,即使OAC治疗,患者血栓栓塞风险仍很高,左心耳封堵可有效降低其卒中风险,且优于OAC治疗。
3)首次推荐导管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推荐:认为其可能是一个合理的策略,多个小样本临床研究已证实一站式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还表明,一站式手术可减少术后OAC的使用,并降低患者卒中风险和出血风险[-]。
4)房颤合并出血性卒中:对于复发性脑出血风险很高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左心耳封堵(ⅡaA)
表:心房颤动合并出血性卒中重启抗凝治疗流程
03
外科干预左心耳更新要点
表:外科干预左心耳手术建议
推荐:外科手术干预部分是新增内容,推荐级别均为ⅡaB。左心耳外科干预作为独立术式时,推荐常用的方法是切割闭合器切除或心耳夹夹闭左心耳。
在整个房颤卒中的预防措施中,左心耳封堵术是一项新兴的微创预防术式,随着封堵装置的优化,临床经验的增加,操作技术的成熟,未来关于左心耳封堵术的循证医学证据将越来越多,有望成为常规治疗手段普及使用,进一步提高房颤患者的生存质量。
完整版《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