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心若安好,便是晴天,记术中房颤一例 [复制链接]

1#
北京皮肤科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4439528.html

讲者:冯晓雪

单位:医院

谈起胸科手术的麻醉,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此类手术麻醉属于较复杂的麻醉亚专业,对于麻醉处理与管理能力要求非常高。因为手术因素、麻醉因素以及患者体位因素都会影响呼吸,心脏大血管功能,这就要求麻醉医生对胸腔解剖、呼吸、循环生理有深刻的认识,并且对麻醉中发生的异常情况能及时识别并加以排除。

病史介绍

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0岁,体重70kg,身高cm。

主诉:体检发现肺占位性病变一周。

诊断:左肺占位性病变待查。

手术: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

既往史:平素体健,无慢性系统性疾病;1级高血压(低危),未规律服药(氨氯地平);无既往传染病史;无手术史;无过敏史;吸烟28年,15支/天;无酗酒史。

查体:体温36.5℃,血压/92mmHg,脉搏(P)54次/分,呼吸(R)20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94%。

体征:一般情况良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腹软,未触及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

心电图:(1)窦性心律过缓;(2)心率55次/分。

24h动态心电图:(1)窦性心律过缓,平均心率50次/分,最慢44次/分(夜间),最快97次/分;(2)房性早搏42个;(3)室性早搏2个。

心脏彩超:(1)左室向心性肥厚;(2)二三尖瓣轻度反流;(3)左室舒张功能减低;(4)射血分数(EF):57%。

肺功能检查:(1)呼吸总阻抗正常;(2)总气道阻力正常;(3)轻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功能残气、残总比轻度增加;(5)弥散功能轻度下降。

胸部CT:(1)左肺下叶后基底段占位(约24mm×15mm团块样高密度影);(2)多考虑肿瘤性病变,建议增强CT及支气管镜活检。

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异常增高,达15μg/mmol。

三大常规、凝血功能及血气分析:未见明显异常。

术前评估

01一般情况

(1)询问病史,进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

(2)听诊并判断是否有端坐呼吸等体征合并症;

(3)判断是否存在神经系统等改变,询问患者抗生素、激素使用出入量。

通过术后FEV1%预测、动脉血气分析、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最大耗氧量(VO2max)、6min步行试验等多个参数从呼吸力学、气体交换以及心肺相互作用3个方面对该患者进行评估,判断该患者肺部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处于低危水平。

02心脏功能呼吸功能

Goldman评分是第1个围手术期心脏风险指数,但其较为繁琐,需要更多的临床数据。改良心脏风险指数(RCRI)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克服了风险因素多、权重计算复杂等问题,被广泛用于评估围术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该患者RCRI为0.9%;代谢当量评估>4METs;屏气试验23~27s。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评估量表判断该患者处于StageB阶段,即患者已有心脏结构改变,但不伴有心衰症状,纽约心功能评分(NYHA)Ⅱ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综合上述指标判断该患者心血管相关风险处于低危水平。

03手术风险

该患者计划行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手术风险分级为中危。

04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年JAMA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出:在EF正常的情况下,约5.6%的患者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舒张功能障碍。年《麻醉与镇痛》杂志中的一篇研究报道发现,在单纯合并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中,约10%患者术后可能会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术前对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评估非常重要。

该患者术前存在高血压药物控制不佳的情况,因此存在不同程度、不同几率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

针对上述因素麻醉医生为该患者制定了不同的措施及准备。

术前准备及策略

01液体管理

胸科手术易发生肺水肿及急性肺损伤,因此要求我们必须限制性补液,但低血容量又是围术期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其次,血容量改变也会诱发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对于该患者采取了相对限制性补液原则(24h液体平衡<20ml/kg)。

另外,对该患者采取了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生命体征监测结合经食道的超声(TEE)共同判断该患者心脏收缩功能及心功能,且通过监测主动脉血流速度时间积分(VTI),可以很好预测容量反映性。

02体温管理

术中低体温会造成二氧化碳的蓄积,使患者心率增快,心排出量增加,导致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因此,对于该患者采取加温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03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为了避免二氧化碳蓄积、缺氧等情况的发生,应适当地缩小“允许性”高乳酸血症的范围,实施如下肺保护性通气策略:(1)低潮气量(5~7ml/kg);(2)低PEEP(5cmH2O);(3)间断性肺复张

04麻醉深度监测

近几年有大量研究发现,低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低平均动脉压会增加患者围术期谵妄和死亡的发生率。因此,术中应对该患者进行麻醉意识深度监测,以降低围术期风险,并且前瞻性地预测低血压。

05麻醉方式的选择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全身麻醉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的麻醉方式,在诱导、维持及苏醒期保证血流动力学平稳,减轻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及应激反应,减少静脉用药量。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患者肺功能、促进肺部氧合,患者苏醒质量高。最后,这种麻醉方式能够预防疼痛级联反应,减少术后镇痛药的使用。

06麻醉管理

手术过程

12:30患者入室,监测生命体征,开放外周静脉+术前动静脉血气分析,担心患者心率进一步下降,首先给予阿托品试验,共计1.5mg,结果为阴性。随后常规进行麻醉诱导,超声引导下动脉穿刺置管,双腔气管插管,纤支镜对位,超声引导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摆侧卧位,行经胸椎旁神经阻滞。

13:20手术开始,给予单肺通气,行动脉血气分析:pH7.,二氧化碳分压(PCO2)45.9mmHg,氧分压(PO2)mmHg。

13:51术者探及肺门,随之患者出现快心率房颤。

房颤发生原因

首先考虑阿托品诱发。有研究报道阿托品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致房颤17例,阿托品试验诱发心律失常15例,阿托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致房颤3例,大剂量阿托品静脉注射致心房纤颤2例,常规剂量阿托品致心房纤颤3例,阿托品诱发快速房颤及室速1例。

但是,结合该患者给予阿托品的时间和用量排除阿托品诱发房颤的可能,更多的考虑是外科医师手术操作导致房颤。遂告知外科医师立即停止操作,加深麻醉,3min后患者心率有所下降(次/分),但仍处于房颤心率,此时麻醉深度约44。

药物治疗

考虑选择药物(艾司洛尔)来控制心率。艾司洛尔是超短效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具有起效快、持续时间短、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一过性,其中最重要的不良反应是低血压,其注射时低血压发生率为63%,停止用药后持续低血压发生率为80%。因此,给予该患者艾司洛尔20mg,4min后追加艾司洛尔15mg,给予去甲肾上腺素4μg,快速补液ml,此时TEE小组到达现场。通过观察排除患者存在容量不足的问题。

手术进行约40min后,患者心率略有下降但仍然处于房颤水平。此时缓慢静脉推注西地兰0.3mg降低心率,患者心率由次/分下降至82次/分,血压未见明显波动。

15:31术者探查肺叶组织时出现血压降低(79/45mmHg),考虑为手术操作对心脏或大血管造成机械压缩,告知外科医生立即停止操作,给予去甲肾上腺素8μg,随之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患者出现了心率骤降(39~57次/分),遂紧急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mg。经过这样一个紧张的插曲后,患者心率维持在83次/分,血压/59mmHg。

继续手术,探查结束后冲洗胸腔、关胸、换管、送恢复室,残余肺复张气道压升至25~30cmH2O,重复、短暂地进行正压通气,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