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疫情之下让医药行业在Q1迎来小高潮!
一方面是疫情导致疫苗、注射剂等冷链相关医药需求增强;另一方面群众大量囤积药物以备不时之需,使得Q1各药物营收暴涨!
但仿制药带来的冲击比想像中来得更凶猛、异常,上演疫情下的“冰火两重天”。
不出意外,跨国药企Top3榜单Q1更替,罗氏第一、诺华第二、辉瑞第三,但这这仅仅是年王座竞争的开端!
辉瑞集团全球营收.28亿美元,同比-8%。
*消费者健康业务下滑1%
年Q1辉瑞排除消费者健康业务营收.60亿美元,年Q1依旧同比下滑-2%。
创新药物:营收.07亿美元,同比+11%。成熟药物(普强):营收20.22亿美元,同比-37%,Lipitor、Norvasc、Lyrica、万艾可市场均受到不同程度重创。
辉瑞计划加快迈蓝和普强合并,完成战略调整,但交易延期至年下半年。
但对于掌舵人AlbertBourla的战略规划,辉瑞董事会还是给予充分肯定,其薪酬达万美元。
诺华集团全球营收.83亿美元,同比+11%。其中:
创新药物部(InnovativeMedicines):营收97.55亿美元,同比+11%。山德士(Sandoz,仿制药业务):营收25.28亿美元,同比+9%,增长主要受COVID-19相关药物的长期采购影响。
凭借诺华的营收增长,其首席执行官VasNarasimhan年薪斩获万瑞士法郎(约合万美元),同比+14.8%,并且诺华计划在年将其薪酬计划提高59%。
值得注意的是:4月22日,罗氏发布年第一季度财报,制药:营收.62亿瑞郎(.54亿美元),同比+3%。
最新!罗氏年Q1财报:逆势上涨,制药领涨
辉瑞PFIZER
整体营收
年Q1,辉瑞营收.28亿美元,同比-8%;(不包括消费者健康业务,同比-1%);净利润34.01亿美元,同比-12%。
▲辉瑞年Q1数据总览
业务营收分析
▲辉瑞最新业务框架
▲辉瑞年Q1各业务营收
创新药物:营收.07亿美元,同比+11%。
抗凝药物Eliquis营收13亿美元,同比+29%,主要受非瓣膜性药物、心房纤颤以及口服抗凝剂市场份额增加影响;乳腺癌新药Ibrance营收12.48亿美元,全同比+10%,该药在美国推出后乳腺癌适应症后,市场发展迅猛,欧洲及日本新兴市场增长37%;口服JAK抑制剂Xeljans4.51亿美元,同比+7%,美国市场业务主要是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适应症带来的销售增长。*总体增长被部分营业收入降低抵消,包括由于专利到期的创新药与仿制药的竞争压力、美国定价挑战等。成熟药物(普强):营收20.22亿美元,同比-37%。
年7月开始,仿制药竞争导致Lyrica在美国的销量大幅下降;中国市场下滑41%,主要由于Lipitor和Norvasc销售下滑带来的影响;其他市场,主要由于万艾可年底专利到期后,仿制药带来的持续冲击。
区域营收
▲辉瑞区域营收数据
辉瑞在美国本土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营收相对均衡。其中,新兴市场中国是核心组成部分,不过年Q1受普强的下滑、消费者健康不算入财报,辉瑞美国市场与国际市场下滑明显。
美国市场:美国市场是辉瑞第一大市场,贡献了47%(56.51亿美元)的营收,同比-8%。
国际市场:贡献53%(63.77亿美元)的营收,同比-6%,。
研发投入
▲辉瑞年Q1研发投入
年Q1,辉瑞在研发上投入17.24亿美元,同比+1%。不过作为全球大药厂的辉瑞,面对其明星产品乐瑞卡专利即将到期,也不免感慨,普强业务也是连年下滑。
*创新药乐瑞卡在美国的专利将于年6月30日到期,辉瑞这款迄今营收过亿美元的王牌产品也渐渐淡出舞台。
最新动态
临床受阻:
3月26日报道,为了应对COVID-19大流行辉瑞已经暂停多项正在进行和新的临床试验注册,推迟多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临床试验的患者招募和入组工作。
不过,辉瑞表示,这一决定不会影响已经完成招募的研究;临床试验推迟不会影响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继续开展患者招募工作。
针对危及生命或患者几乎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试验,包括部分肿瘤学研究、DMD基因治疗计划等,辉瑞将其定义为高优先级的临床工作,招募将继续进行。
辉瑞计划年在研发上投入85亿美元,COVID-19正在影响辉瑞研发整体运营。
两项交易延期:
3月30日,辉瑞发表声明,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包括监管审查流程相关的延误,拟议的迈蓝和普强合并交易延期至年下半年结束。
另外,去年辉瑞宣布斥资亿美元收购ArrayBioPharma公司,以获得两种小分子抗癌药物,这两款药物目前共有30多个针对不同类型癌症的临床试验正在开展中。该交易原定今年7月30日完成,如今暂定推迟到今年下半年
▲辉瑞新CEOAlbertBourla
辉瑞CEOAlbertBourla表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公司业绩下滑。但在年之前,大约有25-30个产品获批,其中15个有望成为重磅产品。辉瑞新的架构,在过渡到年以后,预计将会得到更高、更持久的营收增长。”
诺华NOVARTIS
整体营收
Q1,诺华营收.83亿美元,同比+11%;净利润21.73亿美元,同比+22%。
营收增长主要由
心衰药物Entresto5.69亿美元(+62%)、脊髓肌肉萎缩症药物Zolgensma1.7亿美元、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Cosentyx9.3亿美元(+19%)、乳腺癌药物Kisqali1.61亿美元(+82%)和乳腺癌新药Piqray万美元等驱动;新冠疫情之下,与COVID-19相关药物的囤积采购,带来了至少4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使得销售业绩增长约为9%。
▲诺华年Q1整体营收数据
业务营收分析
▲诺华年Q1各业务部门营收
▲诺华年Q1销售Top20的创新药物
创新药物部(InnovativeMedicines):营收97.55亿美元,同比+11%。其中制药业务+14%,主要是由Cosentyx(+18%)、Entresto(+59%)、Zolgensma增长驱动;肿瘤学业务同比+12%,主要是由免疫药物Promacta/Revolade(+33%)、Kisqali(+82%)驱动。
美国:营收35亿美元,同比+18%,强劲增长由Cosentyx,Entresto、过敏性哮喘药物Xolair、Zolgensma推动的;欧洲:营收34亿美元,同比+9%,得益于Entresto、Jakavi、Tafinlar+Mekinist、Kisqali和Ilaris;日本:营收6亿美元,同比+10%;新兴市场:营收23亿美元,同比增长+8%。其中中国市场增长两位数,主要由Entresto、Cosentyx推动。
山德士(Sandoz,仿制药业务):营收25.28亿美元,同比+9%,增长主要受COVID-19相关药物的长期采购影响。美国以外市场,净销售额+17%,受欧洲推动,生物制药全球销售4.5亿欧元,同比+31%。
美国:营收5.7亿美元,同比-3%;欧洲:营收14亿美元,同比+15%,主要受生物仿制药和零售增长推动;亚洲/非洲/大洋洲:营收3.34亿美元,同比+5%;加拿大/拉丁美洲:营收1.96亿美元,同比+11%。
研发投入
诺华在Q1,将20.60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同比-10%。从去年的超个临床项目,精简到个临床项目。
▲诺华近几年年的申请规划
另外,诺华宣布将中国作为前三大市场之一,其上海研发中心运营重点转向扩大早期临床开发以及后期临床试验的规模和领域上。
最新动态
新药及适应症获批:
2月17日,诺华宣布欧盟委员会已批准将Beovu(Brolucizumab)注射剂用于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斑变性。针对新冠病*,4月20日,诺华表示已经与美国药物监管机构达成协议,对约名已经住院的美国确诊患者,进行常用抗疟疾药物羟氯喹的随机临床试验,以验证其对新冠肺炎是否有效。今日,诺华Cosentyx(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获得中国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
全球区:
3月22日,诺华计划停止英国Grimsby地区的业务,这是诺华三个主要制造工厂之一。
诺华表示,除非可以找到买家,否则约会有名工人失业,并给地方经济带来至少2万英镑的打击。诺华计划从4月起,随着关闭Grimsby工厂而开始裁员,并于年底结束其余业务。
另外,为了解决诺华山德士连年下滑的现状(年下滑1%,产品单在美国市场的降价就造成了约6%的业绩损失),诺华打算将山德士部分业务卖给印度药企Aurobindo。
不过在4月2日,诺华变卖山德士受阻,战略调整“胎死腹中”。
诺华宣布,旗下山德士美国仿制口服固体和皮肤病业务出售给AurobindoPharmaUSAInc.的合作协议终止。原因是,该决定未在预期的时间计划内获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
中国区:
3月25日,诺华制药中国宣布成立基础疾病事业部,剑指慢病领域,代谢和移植事业部负责人王嘉被任命为新事业部的负责人,自4月1日起生效。
新的事业部由代谢和移植事业部的代谢团队与高血压和高血脂事业部整合而成;整合之后,代谢和移植事业部的移植团队成为独立的移植事业部,专注于移植领域业务拓展及后续新产品上市,由目前的高血压及高血脂事业部负责人王峰负责;而高血压及高血脂事业部其中的县级团队则转入心血管事业部,社区团队转入商务及新兴市场业务部。这一全新的事业部将整合诺华降血压产品倍博特、代文、复代文,降血脂产品来适可,降血糖产品佳维乐、宜合瑞,未来在中国区诺华剑指慢病领域。
▲诺华首席执行官VasNarasimhan
诺华集团首席执行官万思瀚(VasNarasimhan)表示,“+11%的爆发增长,让诺华在迎来了一个强劲的开局。目前,诺华全球已雇佣了名数据科学家,有15个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项目。在中国区,诺华预计未来5年将在中国提交50个新药申请。”
新冠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北京时间4月28日6时30分左右,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例,累计死亡例。
可以说,在疫情、*策和经济的多重压力之下,大型药企在年Q1的日子并没有外界想象中那么难过,但对Q2的影响可能远比想象中的还要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