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河南首例二尖瓣瓣中瓣置换左心耳封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注意 http://m.39.net/pf/a_4785535.html

年9月1日10时许,医院介入手术室,我国著名心内科专家、医院*委书记、院长袁义强和著名心外科专家、副院长朱汝*带领*琼副主任、杨鹏伟主任、李靖副主任医师、王磊副主任医师、马心超副主任医师,麻醉科主任孟宪慧,体外循环科2刘建华主任,超声医学科主任医师李玉珍、主治医师李小峰等专家共同为一位71岁的王阿姨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

手术于10时10分圆满结束。术后显示王阿姨二尖瓣反流面积从术前的10.6平方厘米减少至无反流,无瓣周漏。这表明,河南省首例经导管二尖瓣“瓣中瓣”置换+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成功实施。

10年前,王阿姨因一般家务劳动后出现胸闷、心慌、气短等不适症状,休息后可缓解。在外院就诊显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中重度关闭不全,二尖瓣后瓣脱垂并重度反流,遂行双瓣置换加三尖瓣成形术,术后恢复良好。

半年前,王阿姨再发胸闷、心慌等症状,经检查发现二尖瓣位人工瓣重度反流,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室性早搏等,进行药物等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且症状有所加重。王阿姨家人四处打听,慕名前来医院住院治疗。

经检查发现,王阿姨的二尖瓣位生物瓣反流面积10.6平方厘米,左心房直径57毫米,正常则为35毫米,左心室舒末内径52毫米,正常则为50毫米左右。这意味着王阿姨心衰严重,随时有猝死的可能。而不适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二尖瓣生物瓣衰败导致的。

袁义强介绍说,人工生物瓣膜衰败一直以来都是心脏学科的技术难题。在二尖瓣置换术10年后,王阿姨的胸闷、心慌气短等不适又再次袭来,仅靠药物保守治疗无法根本解决生物瓣衰败导致的心衰症状。必须尽快手术,否则心脏会持续增大,心衰症状将更加严重,导致失去手术机会。

8月31日下午,袁义强、朱汝*等会同多学科专家*琼、杨鹏伟、李靖、孟宪慧、刘建华、杨瑞、李玉珍、赵杰娉、秦小金等心内外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会诊。

因王阿姨高龄、体弱,如做开胸手术则需要拆除原来的生物瓣膜,换上新的瓣膜,不仅操作复杂、出血多、耗时长(往往需要6、7个小时),还要克服瘢痕粘连等问题,手术风险极高。

讨论一致认为,运用目前国际上心内科最前沿技术,即二尖瓣生物瓣衰败置换术最为合适。

王阿姨还有心房纤颤等症,决定同期实施左心耳封堵术;会中还讨论了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应对之策。

手术于9月1日8时40分开始。在袁义强、朱汝*的带领下,手术团队从股静脉入路,将一个支架瓣膜输送到生物瓣瓣口位置释放,几乎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换瓣”。

术中测左房压为38毫米汞柱,换瓣后左心房压力即刻降至15毫米汞柱。这意味着,二尖瓣反流消失,左房压力降低。

接着,手术团队通过一根4毫米的传输装置,将封堵器置入左心耳部位,左心耳被“封闭”了。这样,血栓跑不出左心耳,就能从源头上预防因心房颤动导致的脑梗塞。

两个手术共用时仅一个小时余。

袁义强说,目前临床使用的人工瓣膜有生物瓣膜和机械瓣膜两种。生物瓣具有良好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血栓发生率低,不必终身抗凝,但生物瓣膜的使用寿命在10-15年之间,多数患者需要二次手术。年以后,生物瓣膜置换手术开始增多,按此推算,目前将逐渐达到“二次换瓣”的高峰期,而这类患者年龄通常在75岁以上,给医生带来了新的挑战。

去年,医院成功实施了华中地区首例二尖瓣瓣中瓣置换术,这为年老体弱、高危的生物瓣衰败患者提供了安全系数大大增加的新的治疗选择。

左心耳封堵术是目前国际上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脑梗塞的前沿解决方案,能够从源头上解决房颤患者的中风风险,在全球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

袁义强、*琼分别于年和年被授予“左心耳封堵术”全球带教专家。左心耳封堵术医院早已常规熟练开展。

术后,王阿姨即转入心内重症监护病房(CCU)。该病房主任赵杰娉介绍说,王阿姨目前恢复顺利。

(医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