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一般人的心跳频率是60~次/分,这是由心脏的“总指挥”-窦房结控制的,所以节律表现为正常的窦性心律。当某些因素使心房搏动的频率达到~次/分,且极不规则时,心房内各部位的肌纤维无法连续收缩,而在极不协调的情况下,心房失去了整体有效的机械收缩,即为“房颤”。正常情况下,房颤也可能发生,一旦医院诊断。
一、“房颤”有哪些类型?
AF可分为首诊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
1、首诊房颤:第一次被发现的房颤,不论其他特征,可分为前后四种。
2、持续的房颤
持续房颤发作后不能自行终止,但治疗后可终止。通常持续7天以上,需要药物或电击后转复为窦性心律。极少有持续AF的患者在将来可能发生这种房颤。
二、房颤的病因是什么?来一起注意下
1、造成“房颤”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甲亢、先天性心脏病等都是房颤的常见病因。酗酒、吸烟过多也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另外,劳累、长期保持紧张的情绪、饮用酒精咖啡、严重感染及某些药物影响等因素也是我国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此外,有一部分房颤患者,没有上述一些因素,也找不到其他特殊原因,称为孤立性房颤,多见于青少年。
2、“房颤”多见于哪些人群?
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年龄越大,发生房颤的风险越高,因此,老年人最有可能发生AF。此外,某些疾病也容易导致房颤,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患有房颤的人也会出现房颤。
3、“房颤”会遗传吗?
较早的研究表明房颤具有家族遗传性,在这些家庭中发生房颤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家族。遗传性原因所导致的房颤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可能并不多,对绝大多数房颤患者而言,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尚缺乏明确的证据。即便AF的发生存在遗传因素,从临床实践和现有的资料来看,这种因素的作用也是很弱的。
4、“房颤”是由于运动引起的吗?
体育锻炼时心肌耗氧量明显增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可诱发房颤的发生,同时房颤也会加重心肌的缺血缺氧,因此,房颤患者不能做剧烈运动,但是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肌的储备功能,这样有助于防止房颤的发生。因此,提出房颤患者要进行适当的运动,适度运动,可通过剧烈运动诱发房颤。
三、房颤的治疗,这些内容你要知道
1、“房颤”治愈不好?什么程度可以治好?
在临床上,大部分AF患者不能完全消除AF,因此一般的治疗目的主要有三个:降低心室率;控制心率;预防血栓栓塞。对心室率的控制是指心脏实际跳的次数,而对心脏节律的控制就是复位和维持窦性心律。对有轻微症状的老年AF患者,首先要控制心室率,其次要抗凝治疗,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
2、治疗“房颤”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房颤的药物种类很多,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房颤的药物选择要因人而异,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抗凝剂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血栓形成和栓塞的必要措施,但进行抗凝治疗必须由专业医师指导,抗凝药物过多会导致出血,抗凝强度不够也不能预防。
华法林在长期应用时需进行国际标准比值(INR)检测,尤其是在用药初期需要反复抽血化验,华法林的作用很容易受到其他药物或饮食的影响,使剂量调整不好把握。对部分不能耐受华法林的患者,可服用达比加群酯或利伐沙班等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房颤除了药物外,还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术。
3、“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抗凝治疗?
一般情况下,房颤发作后48小时内就会发生血栓,因此目前认为房颤超过48小时需要不同程度的抗凝治疗。
4、在治疗“房颤”时,导管射频消融是什么?
导管射频消融术,可理解为利用导管射频消融的能量输送而实施的一种手术。此时可以使用一些导管,从周围静脉血管进入心脏左心房,向其连接在心房与肺静脉相接的部位发射能量,形成环形的疤痕,将房颤发作时的信号传导途径中断。
5、“房颤”可以通过射频消融术根治吗?
RFA作为一种治疗房颤的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手术效果与术者的技术水平、医院设备等有很大关系。医疗重心不同,手术成功率差异较大,复发率较高。
6、“房颤”所有病人都可以接受导管射频消融吗?
作为一种新的介入技术,导管消融治疗具有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房颤患者都能进行。根据患者房颤的类型及患者的一般情况来确定具体的病情。一般而言,使用这种方法对房颤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对于病史较短、药物治疗无效、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性持续性房颤,也可以选择消融治疗。近几年,随着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房颤的适应症也日益广泛。但是,若患者左心耳出现血栓,则不能行射频消融手术。
结语:房颤并不可怕,但是也要引起重视,很多人都会出现房颤问题,在出现房颤后,如果其他症状并不明显,只是偶尔出现房颤情况,可以多注意观察,如果情况严重一定及时就医,经常做身体检查,如果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同时还需要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只要大家保持良好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般都可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