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成功完成在左前外侧小切口(5cm)完成冠脉搭桥术+左心耳夹闭术,在改善心脏缺血的同时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对患者而言可谓是一箭双雕、一劳永逸,这两种手术通过微创方式联合完成在国内堪称首创。
张老先生现年76岁,罹患冠心病有5年多,每次活动后就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近期病情加重,活动后出现心悸、心慌、心律不齐,医院诊断为持续性房颤,深受疾病折磨。入院前8天,张老先生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心悸,自服救心丸后症状不缓解,家人急送入医院,查冠脉造影提示心脏最主要血管前降支严重堵塞,医院做搭桥手术。张老先生得知国内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万峰医院,医院寻求手术治疗。
面对患者特殊的病情,万峰主任领导的心脏外科团队仔细分析患者的病史,完善相关检查评估患者病情,考虑患者有高卒中风险,决定为病人实施特殊手术方式-微创小切口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左心耳夹闭术。
该手术无需体外循环、避免了正中开胸,只需在左侧胸壁开一个5cm小口,采用特殊器械在心脏跳动下完成乳内动脉与前降支血管吻合,同期行左心耳夹闭。该手术需要高超的心脏血管吻合手术技术、精密的机械和熟练的心脏学科团队相配合。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手术过程非常顺利,2小时之内就顺利完成,术后过程顺利,术后4小时脱离呼吸机,术后第一天下地活动,于术后第6天出院。
近年来,我国人口生活水平提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三高”人群逐渐增加,冠心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比例也逐渐增加。开胸冠脉搭桥手术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身体因素,尤其是对很多高龄患者来说,手术创伤和风险很大,康复时间长。随着外科技术水平的提高,微创冠脉搭桥术应用而生,采用小切口冠脉搭桥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较小、康复快速的特点,病人不再需要开胸,不需要心脏停跳,能够极大地减轻病患的痛苦,为高龄、外科手术高危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心房纤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主要引起心功能不全、脑卒中、腹腔脏器及肢体栓塞,临床预后差,其中继发于心房纤颤的血栓栓塞事件以脑卒中最为多见,致残、致死率很高。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90%的心房血栓来自于心脏的左心耳。左心耳闭合是治疗房颤的重要手段,房颤由于其发病机制不明确也给治疗带来不确定性,单纯的电生理隔离不能做到一劳永逸,左心耳的封堵/闭合是房颤治疗的必要补充。通过手术封闭,可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形成机率,从而减少相关脑栓塞事件发生。
本次医院在房颤所致的卒中的防治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在国内率先采用小切口一次性解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预防卒中两大难题,将为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特别是高栓塞、高卒中风险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丁雅刚 宋之明
专家简介
宋之明,医院/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同济大学曼德勒东方国际心脏中心心脏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心衰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人工心脏学组副组长、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副秘书长。
自年,师从我国著名心脏外科专家万峰教授,从事于成人心脏外科的工作,擅长微创成人心脏外科手术,独立开展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小切口冠脉搭桥手术,微创杂交冠脉搭桥手术,各种心脏瓣膜手术,微创左室成形术。擅长微创内窥镜血管采集术。推荐阅读
外周动脉疾病治疗进入利伐沙班+阿司匹林双通道抗栓新时代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召开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转载请注明医学网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