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科普天地丨iHolter对阵发性室性心动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疗白癜风 http://www.ytysbz.com/

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是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由于发病突然,时间短暂,有时多次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监测记录不到,因而不能明确诊断。

本研究通过对43例阵发性室上速患者进行佩戴心脏远程监护预警器,并随时通过数字移动电话将监护心电数据发送到监护中心进行监测,观察室速的发生与临床症状的规律,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

仪器和方法

应用山东优加利数字医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YJ型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包括心脏远程监护预警器(iHolter),导连线,数据线组成。

iHolter主要是采集心电图信息,另外iHolter还具有强大的存储24小时的心电图数据,以及72小时心电直方图、趋势图,并通过USB数据线回放心电图数据。

手机上还设计有紧急呼救键,触发后以短信的方式自动向患者、医院监护中心发出呼叫信号,同时还协助救急中心出诊。

心脏手机还具有数字移动电话的全部功能,iHolter连接心脏手机后随时通过数字电话,将监护心电数据发送到监护中心。具有发现患者异常情况实时报警、自动记录、随时将最有意义的心电图传到监护中心。

我院24小时有心血管专业医师和经过心电图专门培训3个月以上的护士值班,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分析诊断病人的心电图资料,通过短信方式将诊断结果和处理意见发送到心脏手机的屏幕上显示给患者;特殊疑难心电图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心血管专家会诊后,再电话回复患者。

资料与方法

自年12月31日至年12月31日,在本监护中心佩戴iHolter患者例,收集到阵发性室速43例,其中男26例,女17例,平均年龄58.4±7.7岁。

具体方法是:佩戴前在监护中心记录病史资料,做12导联心电图,教会患者佩戴电极位置、预警器的使用方法。当病人出现心悸、心慌,心前区不适等症状时,手动按发送键记录发送心电图信息。iHolter在自动位置上也可将异常情况随时报警并自动发送信息。

结果

本文43例阵发性室速患者共监测到室速阵,发作范围1~31阵,频率为92~次/min,其中发作1阵者20例(46.5%),由此可见室速多为一过性出现。

根据QRS波形是否一致分为单形性室速、多形性室速。目前许多学者根据室速时心电图特征和心脏电生理特点以及临床治疗的特殊性等分别命名,如扭转性、分支性、双向性、左右室性等。

本组43例均为非持续性,其中单形性24例(55.8%,多形性17例(39.5%),多源性2例(4.7%);双向性16例(37.2%),左室性15例(34.9%),右室性21例(48.8%),扭转性2例:4.7%)。

本组43例室速,其中QRS波宽度≥12s41例(95,3%),QRS波<0.12s2例(4.7%)。发作频率在92-次/min之间。在监测到的例室速中,发作时连续3次室早者68例(48.9%),4-8次室早者54例(38.3%),10次以上者17例(12.2%),RonT者3次(2.2%),未发现室性扑动或心室颤动。

本组43例中,室速发作时有胸闷、心悸者16例(37.2%),头晕、黑懵者3例(6.98%),其余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日间一般活动时出现者9例÷20.9%),轻体力活动时(如晨练、上楼等)出现者4例(9.3%),24例出现在睡眠时,6例与活动及昼夜无关。

43例中冠心病28例(65.1%),高心病7例(16.2%),心肌病5例(11.6%),晕厥待査3例(7%)。由此可见冠心病患者易出现室速。

讨论

急性心脏病事件大多发生在院外,导致患者失去宝贵的早期救治时间而导致死亡,医院之外的心脏病事件,是世界各国医学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中心是全国首家心脏远程监护中心,在国际上率先推出具有实时智能诊断和高速数字移动通讯功能的数字无线式心赃远程监护系统,医院的中央计算机系统能实时接受处理患者发送的监护数据,实时传递医生建议,远程浏览患者心电图。

也就是说,将医院的心脏监护服务扩展到社会,将心脏监护仪放置到患者家中。对患者进行着长时间的心脏看护,特别对偶发性、短暂性以及阵发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护和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为阵发性室速患者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效的确诊方法。

例如马某某,因冠心病住心内病房治疗,于年1月16日中午感心慌,胸闷,佩戴的iHolter自动发送心电数据诊断为阵发性室速,等护士再作心电图时已恢复正常。

室速是连续出现3次或3次以上的室早,有导致心脏猝死的危险性。目前认为非持续性室速为良性心律失常属低危,预后良好。本组43例阵,室速均为非持续性。

本文28例冠心病患者,室速发现时及发现后均有不同程度的ST-T改变,由此证明室速的发生与心肌供血不足有关,由于心肌缺血缺氧,动作电位振幅降低,时程延长,传导速度减慢,心肌复极和恢复时间不同步,遂产生室性异位搏动或异位心律,因此室速多起源于心室受损部位。

本组43例均为非持续性室速,经过及时治疗均未发现室颤死亡等不良后果。临床上对冠心病患者经过应用iHolter记录到非持续性室速,立即给与及时的救治,降低了心脏突发事件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晚期治疗造成的高额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医疗保险和个人家庭经济负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治愈率。

------推荐阅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