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房颤卒中预防的13612法则和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初期会变大吗 http://pf.39.net/bdfyy/bdfyw/140628/4415390.html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房颤,让脑卒中风险加倍!我国现有房颤人群超过万,引发卒中者55万例/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治疗带来一定难度。

房颤脑卒中预防的一线方法是抗凝治疗,对于存在抗凝禁忌或不耐受,或者不愿意长期抗凝治疗者,左心耳封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急性卒中合并房颤患者何时启动抗凝治疗?

年欧洲心律学会(EHRA)房颤患者NOAC实践指南推荐采用1-3-6-12法则(重新)启动抗凝治疗。具体如下:

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第1天后启用抗凝药物;

持续性轻度神经功能障碍(NIHSS<8分),无临床症状的恶化或改善患者,卒中发生3天后考虑启动NOAC;

中度神经功能障碍(NIHSS8-15分)患者,第6天影像学评估未见出血转化时,启用NOAC;

重度神经功能障碍(NIHSS>16分)患者,第12天,影像学评估未见出血转化时,启用NOAC。

房颤发生脑卒中后急性期启用抗凝药的时机取决于脑卒中的严重性,在未启用抗凝药前,没有抗血小板禁忌,可先进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间符合换抗凝治疗。

对大部分房颤患者而言,现有的抗凝治疗药物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卒中预防效果。但是,仍有一些患者存在抗凝治疗禁忌证,如用药后易出血、长期服药依从性不佳等情况,左心耳封堵(LAAC)作为口服抗凝药物的替代疗法,已成为全球房颤患者预防卒中的治疗新选择。

在临床实践当中,左心耳封堵术相比于外科手术,优势还是很明显的: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一般第二天就可以正常活动;在熟练的术者,手术操作相对简便,20~30分钟可以完成,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并发症相对少。在成熟的治疗中心,左心耳封堵成功率可以在90%以上。

左心耳封堵(LAAC)的患者选择的PARTS原则

即:

PCI术后需要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P)

房颤射频消融失败/复发(A)

中度肾功能不全患者(R)

左心耳内既存血栓或左心耳内呈重度泥沙样显影患者(T)

有卒中史患者(S)

目前公认可接受LAAC患者的入选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房颤发生时间>3个月,阵发性/持续性房颤,或是长期持续性和永久性非瓣膜房颤患者;

>18岁;

CHA2DS2-VAS(非瓣膜性房颤高卒中风险)评分≥2分;

HAS-BLED评分≥3分;

可长期服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

有华法林应用禁忌证或无法长期服用华法林。

LAAC术后评估

此外,LAAC术后存在一定的器械相关血栓(DRT)发生率。因此,建议在术后3个月和6个月进行经食道心脏超声(TEE)随访,以明确器械无脱位、无残存血流以及器械表面无血栓。

总结起来,左心耳封堵术为心房纤颤患者预防血栓形成及其造成的后果提供了多一项的选择,适用于不能接受抗凝治疗的、不愿意长期抗凝治疗的、合并有抗凝治疗后发生大出血高风险的患者。由于我们国家现实的情况,这项技术也可以成为抗凝治疗的强有力的补充,以尽可能减少以脑中风为代表的血栓栓塞事件,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

为了答谢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