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治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98.html性别差异可影响心律失常发病率、病因及临床表现。年6月欧洲心律协会(EHRA)发布了心律失常性别差异共识。
该共识主要目的是阐述性别差异在心律失常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及临床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可能改善女性心律失常医疗管理质量的途径,同时提出未来在女性人群中进行临床试验设计的建议。
一、细胞内电生理和体表心电图的性别差异
1
离子流与动作电位时程不同
女性心肌细胞较男性小且传导慢,在相同慢心室率情况下,女性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长于男性。
2
体表心电图指标不同
在体表心电图中女性的P波、T波振幅以及QRS波群宽度都低于男性。在心脏传导方面女性的PR间期等较短,QRS波群稍窄。静息状态下女性的QT间期比男性大约长20ms。
共识提出,在基线心率较慢的情况下,绝经前成年女性的QTc间期长于同龄男性。一致性观点,绝经前女性和同龄男性间的QTc间期差异随着心率增加而缩小;女性的QRS波群比男性稍微窄一些;女性的QT/RR曲线更为陡峭;女性的QRS波和T波方向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合理观点,与同龄男性相比,绝经前成年女性的心室复极异质性增加;在调整血浆浓度差异后,QTc对阻断延迟整流钾电流药物的反应在女性和男性中是相似的。
3
心脏自主调节男女不同
心脏自主状态和心血管自主反应男女不同。共识提出,与同龄男性相比,绝经前成年女性的基线心率更快;一致性观点,与同龄男性相比,绝经前成年女性迷走神经调节的RR间期变化较大;合理观点,在自主调节期间,绝经前成年女性和同龄男性之间的交感迷走神经差异受到抑制。
4
性激素对离子通道有影响
性激素对不同离子通道作用不同。目前认为,女性性激素似乎只对心室复极的持续时间和发布有轻微的影响,睾酮似乎在决定QT间期和对复极相对的心动过速的易感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性别相关的心律失常(房颤)
包括离子通道病、心肌病、室上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室性心动过速等。由于内容较多及房颤在心律失常诊治中的重要性,本文主要描述共识中心房颤动的相关推荐。
心房纤颤(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对公共健康和医疗卫生负荷具有重要影响。据报道,女性房颤发病率为1.6~2.7/人·年,男性为3.8~4.7/人·年,同时女性年龄校正房颤发病率和患病率也低于男性。
1
临床表现:
相较于男性,女性房颤患者更易出现心悸、焦虑等症状,同时常表现为高龄化,其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和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患病率更高但冠心病(CAD)患病率较低。文化或性别偏见导致女性患者在房颤病程后期才能得到相关诊疗可能是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
节律和心率控制:
女性更易发生症状性房颤,但相较男性不易接受节律控制治疗。在ORBIT-AF研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AAD)在男性(28.6%)和女性(28.9%)患者中使用率相似,但女性较少接受电复律(26.7%vs.32.4%,P<0.)和房颤消融(4.9%vs.5.9%,P=0.04)治疗。
虽然男女两性应用Ⅰ类和Ⅲ类AAD时疗效相似,但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并不相同。服用ⅠA类和Ⅲ类AAD时,女性发生获得性长QT综合征、尖端扭转型室速(TdP)和其它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更高。此外,在节律管理期间女性更易发生窦房结疾病并需要起搏器治疗。在心率控制vs.电复律(RACE)试验中,女性持续性房颤患者具有更高的严重AAD不良反应发生率、起搏器植入及心血管死亡率、心衰住院率及血栓栓塞事件。
3
血栓栓塞风险和抗凝治疗
共识中报道,女性房颤患者相较男性卒中率更高,房颤患者发生急性卒中时,女性患者最初卒中危险程度更重,远期预后更差,且不受年龄或其它潜在危险因素的影响。既往卒中且使用口服抗凝药(OAC)的房颤患者,女性患者复发性卒中风险更低。
共识建议,在心房颤动患者中,女性与年龄相关的中度卒中风险相关,应被视为与其他CHA2DS2-VASc卒中风险因素相关的卒中风险调节因子,而不是独立的卒中危险因素;年龄<65岁,因女性原因CHA2DS2-VASc评分为1分的心房颤动患者,年卒中发生率较低(一般<1%),不需要抗栓治疗;女性心房颤动患者同时有1个额外的卒中危险因素(即CHA2DS2-VASc≥2分)时,应考虑口服抗凝药物;对与女性和男性心房颤动患者,推荐NOAC优先于VKA;阿司匹林不推荐应用于女性和男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卒中预防,因为与NOAC或VKA相比,阿司匹林基本上无效并且出血风险相似。
4
导管消融治疗
是否行房颤介入治疗主要取决于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所致生活质量丧失程度,常通过EHRA或其它症状评分加以分类。女性房颤患者更易出现房颤相关症状,但接受消融的女性明显低于男性。但女性房颤消融患者心脏穿孔/压塞及腹股沟并发症(血肿,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稍高。
共识建议,对于症状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女性患者,应在合适情况下及时予以消融治疗;对于症状性持续性或长期持续性心房颤动女性患者,应在合适情况下给予节律控制治疗,包括消融治疗。
三、展望
现有研究表明,包括房颤在内的心律失常在发病率、临床表现及治疗结局等方面确实存在性别差异,但产生这种差异的具体机制有待于今后基础及临床研究,这对于理解心律失常的机制、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当下大多数临床研究女性患者入选比例较低导致相应指南推荐实际应用受限,提示未来关于心律失常性别差异的临床试验及研究,必须纳入足够的女性患者以提供更为真实可靠的临床证据。以房颤消融为例,评价更为安全的导管技术和消融方法可能进一步减少女性房颤消融风险,取得更大临床获益。
(医院*好华文淑娟)
参考文献:
[1]陈子良,刘彤.年欧洲心律学会心律失常性别差异专家共识解读[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11(04):-.
[2]陈菲菲,夏云龙.EHRA/HRS/APHRS心律失常性别差异共识解读[J]中国循环杂志,,33(11)27-31.
[3]*从新,张澍,*德嘉,华伟.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的建议-[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32(04):-.
精彩内容推荐:
最伤害血管的7种行为,你中招没?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护理要点
科普!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正确“打开”方式
心力衰竭患者超滤治疗护理的专家共识
奇怪!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一咳嗽就抽搐,这是为什么?
温馨提示
投稿邮箱:hulizix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