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长海科普ldquo寒潮20r [复制链接]

1#

小寒小寒冻成一团,没有最冷只有更冷。刚刚过去的“霸王级”跨年寒潮,大家都还记忆犹新,没想到“暴冷2.0”版本的寒潮,已经迫不及待杀到了!才解冻不久的上海,再次“速冻”,迎来了21世纪以来一月份上旬最冷的早晨。

昨日,中国天气网推出年首个全国冻哭预警地图,全国各地寒冷升级,1月7日和8日,上海的最高气温都将低于0℃,未来一周上海地区都将持续低温。

低温严寒天气,极易发生冻伤,今天,医院烧伤科唐洪泰教授从专业角度带你了解“冻伤那些事”。

为什么会被冻伤?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外露的皮肤受到寒冷和潮湿的刺激,时间一长,小动脉发生痉挛收缩。产生血液瘀滞,使局部组织缺氧,导致组织细胞受损。

冻疮和冻伤的区别?

冻疮是冻伤最轻的类型,又叫I度冻伤,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也可表现为皮肤出现豆子大小的红色性水疱,中间一般是发青发紫,冻疮一般是多发于脚,手,耳朵以及脸部,也和患者体质有关。

II、III、IV冻伤分别伤及部分真皮、全层真皮和皮下组织(甚至包括肌肉、骨头),与冻疮相比,冻伤的组织受损程度更严重,范围更广,会引起身体多个器官的伤害,表现和烧伤相似,严重者可能会有截肢或生命危险。

冻伤后如何急救?

首先是脱离冻伤环境后迅速复温,防止进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复血液循环。可以用干暖的衣物或用施救者温热的皮肤覆盖被救者受冻的部位或其他身体表面使之保持适当温度,以维持足够的血供。有条件最好用水浴迅速复温,温度应为38℃~43℃,此时可服用止痛剂止痛。当皮肤红润柔滑时,表明完全解冻。

注:对冻伤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禁用冰水浸泡或冰块擦拭冻僵的肢体或缓慢复温,容易进一步损伤组织。

冻伤感染、起水疱了怎么办?

冻伤可导致皮肤起泡或坏死,皮肤的屏障作用受损,即有感染的风险,医院进行治疗。水疱处理同烧伤后的水疱,可以先将较大的水疱低位引流水疱液,水疱皮保留,用点百多邦、金霉素等抗菌药膏,干纱布包起来,定期换药。避免浸水。小的水疱可保留,等待自行吸收。

医院就诊?

冻伤简单处理后,医院烧伤科、皮肤科或急诊科就诊,判别冻伤程度,冻伤一般不需要手术,但程度达III度及以上,或者有湿性坏疽或合并感染者需要手术治疗,方法类似于烧伤,目的是尽量减少伤残,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体功能。

冻伤会危及生命吗?

局部冻伤患者有严重基础病变或合并严重感染会危机生命;此外,全身冻僵时,表现为皮肤苍白,冰凉,有时面部和周围组织有水肿,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强直,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心动过缓,心律不齐,血压降低中测不到,易出现心房和心室纤颤,严重时心跳停止,最终导致冻亡。

如何预防冻伤?

首先,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是冻伤的气候条件,寒冷、潮湿和风速大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导致冻伤,所以要穿着要保暖、干燥,防风;其次,良好的血液循环也是预防冻伤的关键,鞋袜不要过紧、更不要长时间站立不动或长时间浸在水中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最后,要适当强身健体,避免疲劳、紧张、饮酒等,提高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能减少冻伤发生。

冻伤后的注意事项

卧床休息,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食物;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剂以预防血栓形成和坏疽;保护伤口,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感染,并及时免疫注射破伤风抗*素,严重的皮肤或肢体坏死要尽早手术。

整体恢复过程预计持续数月。

Tips:冻伤分类

I度:最轻,亦即常见的“冻疮”,受损在表皮层,受冻部位皮肤红肿充血,自觉热、痒、灼痛,症状在数日后消失,愈后除有表皮脱落外,一般不留瘢痕。

II度:冻伤伤及真皮浅层,伤后除红肿外,伴有水泡,泡内可为血性液,深部可出现水肿,剧痛,皮肤感觉迟钝。

III度:冻伤伤及皮肤全层,出现黑色或紫褐色,疼痛感觉丧失。伤后不易愈合,除遗有瘢痕外,可有长期感觉过敏或疼痛。

IV度:冻伤伤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头,可出现坏死,感觉丧失,愈后可有疤痕形成。老幼患者可因严重冻伤导致死亡。

唐洪泰

海*医院烧伤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之名医,擅长各类烧冻伤救治,各类难愈性复杂创面的修复,小儿烧创伤及瘢痕防治。

专家门诊:周二上午8:00-11:00

主管|海*医院

*治工作处

图文编辑:马天峰

文稿:烧伤科唐洪泰胡晓燕

投稿邮箱:changhaiyuanbao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