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可持续性发展是好难实现的目标 [复制链接]

1#
我接受那个令人泄气的答案,心存感激

接上期。综合多期播客节目提供的信息,我大致拼出了三位校友现在的工作及生活状态。他们都是广义上的产品经理,毕业时赶上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时期,顺势而为走到今天,他们就是典型的我校出产的成功人士。多亏三位聊天时都如此坦诚,我才知晓无论是大厂高P,还是小创业公司高管,都会有35岁危机,我将其抽象为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

先说回我自己,去年在乙司的暑期实习面试中,我就不管不顾地和面试官们讨论过这个问题,收到两类典型答案。一种是画饼,他们会想要下意识地给出一个令96年小朋友热血沸腾的答案,比如“你知道我司的lucy吧?”我的确知道,所以更知道这饼太大吃不下。我尝试过收缩讨论范围后追问,没聊几句就放弃了,因为我发现自己似乎和对方达成了某种默契——就也没有太体面好听的答案。

最成功的那次是我先抛出了自己的分析,所以交换到一个给小朋友的认真答案。那个答案只能算一家之言吧,但坦白讲,因为对方还算蛮资深的前辈的,所以他的坦诚回复更让我泄气,就无解呗。后面当谈话不可避免走向沉重,对方做惯了团队领导,还是决定安慰我这小朋友一下,说“过了几年不想做技术的,我们也都会推荐去做产品的”。这是调节气氛的话,但确实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让我懊悔,与其老实搞技术不如改做产品,直到今天听过几位校友谈天我的心态才有所改变。

校友们作为产品经理,反倒羡慕搞技术的退路多,有诸多好处,可以拿计件工资。我理解的话,如果技术人员单纯把自己看作劳动力,就类似90年代工厂里操纵缝纫机的女工,无论是下班回家或者干脆辞职回乡,她们都能继续缝纫,这就是所谓计件工资。做技术是可以拿到确定结果的,代码是否跑通且运行稳定一看便知,那么要赚计件的钱,就想法把自己推销出去,确保自己能找到活就行了。当然这也需要辛苦经营的。

要维护这类计件工作的可持续性,也有确定路径,那就是保持学习、跟上技术潮流,在大的技术框架没变之前,就还是OK的,而且经验也会给工作带来帮助。另有一个优势,以我目前的观察,在互联网行业,技术和业务的依赖性没有那么大?外卖、物流、支付、地图等等,业务方向对技术工作影响是有限的,改换起来也更容易上手。

技术人员的35岁危机还是在大厂,做题家们一通卷,升职级或是当领导也不太容易。要是不跟着卷,安心纯做技术劳动力也不行。说白了,有些计件的活谁都能干,大厂更爱招体力好还便宜的年轻螺丝钉,等他们加班加点debug一通总能解决问题,没必要多出钱养太多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另一条出路就是转到小公司带技术团队。基于这个目标,技术人员就不能只做机械化的劳动,还是要能多投入精力在全局上把握工作,要学的也不少。很遗憾之前实习的时候我还没有意识,所以也没和正式员工细聊过这个问题,具体的实现细节我也不知道了。

说回产品。产品经理主要的担忧是自己的工作成果不可被量化,一个产品的成功,是因为产品经理做了对的选择,还是销售推广搞得好,这事说不清。另外就是细分领域的问题,细一点看,做午餐外卖和生鲜外卖都大有不同,在某个领域积累的经验、资源都很难移植到另一个领域。当然,解决的问题的能力,产品的思维方式肯定是有共通的地方,但在这样一个拥抱变化的时代,年轻人的创意和中年人的经验哪个好用也是说不清的,外卖产品做的好的,转去做直播电商也未必能成。

这些职业困境更根本的原因是底层技术没有革新,4g网络催生出抖音、快手各类视频社交软件,再将视频直播赚钱推到极致就是直播电商,大概这就是视频这趟线的尽头了。从文字、视频再到现在的音频播客,所有传播媒介好像也都被玩遍了。近来,各位科技寡头打算把一线城市的新零售生鲜外卖业务推广至更广泛市场,演变为所谓的社区团购,这种扩张也立马被管控了。(我觉得管得挺好)没有新的增量方向,所有人都在存量里卷,当所有的产品日趋成熟,内部竞争会更加激烈,这是互联网这个行业的巨大困境。既然行业无法可持续性发展,对于行业内的产品经理和技术人员,他们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从根本上看也无法维持。

此题我这里暂时无解,零几年互联网其实也泡沫过一轮的,直到迎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那行业内的人祈祷有技术变革就好,没有就转去卖保险搞微商,听天由命吧。作为女性,我个人还要再叠加上一重困境,目前更无解。不过我已经接受了这个令人泄气的答案,并且真心感激那位面试官的坦诚。

拒绝长大的人会重复着逃离的动作

另有一个让我难过的点,三位校友在描述年时,既提到疫情催化下的35岁危机,又讲到自己对家庭生活的逃离。他们喜欢出差,在酒店享受独自畅饮的时光,无聊的时候可以自己把自己喝吐。他们每周固定和哥们聚会,以记录时代的名义坚持录制播客,同时也不爱和父母、妻子、甚至孩子交流。我能理解这种烦躁,他们希望家庭和职场一样,所有的沟通都条理清晰讲逻辑。他们对家庭的期待总是供给能量而非消耗能量,更乐于到工作中披荆斩棘,懒得分出太多精力经营家庭。

举一个奇葩说子寅的例子。他在字节做程序员,选择用讲脱口秀的方式暂时逃离生活。在一次封闭开发期间,他以孩子生病为名,请假回家写稿子,准备奇葩说的比赛,甚至熬到半夜4点钟。当时他的小孩也确实生病了,那当子寅追逐梦想的时候,小孩交给谁照顾呢?那个可能的答案,更让我泄气。我向往诸位校友精彩绝伦甚至血雨腥风的职场生活,更觉得每周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录播客这事好浪漫,可是如果我作为女性,也要过那样的生活,我能毫无负担地逃离家庭么?一位校友在播客里着重讲自己最近和妻子关系紧张,我觉得他也该理解一下妻子的牢骚,这不就是所谓相互扶持的代价么。

我听老编辑讲《三十而已》,他的角度很好笑,他说许幻山就是那个不愿长大的小男孩,结婚前他要反叛的是原生家庭,婚姻事业稳定之后,他想逃离的就是婚后组建的小家庭,反叛的对象由父母变为妻子,方式就是出轨更年轻的女孩。那些单调、重复、琐碎的家庭生活就会磨掉所有的浪漫情怀,如果不找短暂逃离的方法,要维持婚姻的女人就只有垂死坚持一条路了吗?我印象非常深刻,高中的一位男同学在聊天时惋惜地讲“我妈年轻的时候穿大花裙子可浪了,自打有了我就老得快了“。我跟着叹气几声。

我想着所有女性也应该找到一个保持热情的方式,不然生活只能局限在抓小三、变态鸡娃、监控丈夫、慢慢就变成了八卦的七大姑八大姨,太可怕,我实在不想的。也是我一家之言,改换心态的第一步就是语言,把闺蜜统统改称朋友,听着多开阔啊。鉴于目前结构性的不平等,女性在职场上的努力也未必换来公平的晋升机会,况且无论对男对女,本就没人承诺职场是公平的。或者可以开拓一些副业,类似子寅讲脱口秀这种,总之在更多层面获得满足感很重要的,如果副业可以赚钱那真是更好了。这是我今天唯一确定的结论,好像听着还有点逃离的意思。

人生很长的,逃离还只是饮鸩止渴。我也没法保证自己的好奇心不在三十岁前坏死掉,但愿我们大家都能找到方法,对熟悉的人和事,还有继续沟通、探索的欲望,并总能幸运地找到新乐趣,达成一种生活上的可持续性发展。我想起陈建斌在金马奖的感言,很可爱。“我希望自己记住一句话:无论是对工作、对生活,对我热爱的电影事业,我已找到爱你的秘诀,永远作为第一次。“希望三十岁的我可以记住这句话,也与各位共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