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脑卒中,不可不防 [复制链接]

1#
北京白癜风那里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啥是脑卒中

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缺血性卒中占70%~90%。脑卒中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高,已成为我国疾病死因首位。

啥是脑卒中的一级预防

脑卒中的一级预防是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不可干预的是:年龄、性别、种族、家族遗传性。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吸烟、酗酒、肥胖、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等,其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发生最重要的环节。

如何控制可干预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研究证明,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mmHg,脑卒中相对发病率增加46%。根据WHO的标准,一般患者控制血压水平/90mmHg,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以/80mmHg为宜。

建议:(1)30岁以上者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更应该严格检测血压,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2)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减重、膳食限盐、减少膳食脂肪、增加及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3个月效果不佳需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3)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大于/mmHg)除了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外,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持续、合理的药物治疗。

2.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将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脑卒中。美国TIA防治指南建议空腹血糖应<7.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值为<7.0%。

建议:(1)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测血糖。(2)糖尿病患者应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应选用口服降糖药或使用胰岛素治疗。(3)糖尿病患者更应积极治疗高血压,控制体重和降低胆固醇水平,联合应用他汀类调脂药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

3.心脏病:各类型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如心房纤颤、扩张型心肌病、心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中以心房纤颤最为重要。

建议:(1)≥40岁的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2)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3)对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可使用华法令抗凝治疗。(4)冠心病高危患者也应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50-mg/d或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4.血脂异常: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与心血管病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TC每升高1mmol/L,脑卒中的发生率可增加25%;HDL每升高1mmol/L,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减少47%。《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建议血脂异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将LDL降低至<1.8mmol/L或比基线水平下降30%-40%。

建议:(1)血脂异常,尤其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其他危险因素者,首先应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定期复查血脂,改变生活方式无效者采用药物治疗。(2)对既往有TIA、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史、且TC5mmol/L的患者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TG增高者选用贝特类药物治疗。

5.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多由体检发现,无任何自觉症状。

建议:(1)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每日服用阿司匹林和他汀类药物。(2)颈动脉狭窄>50%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超声随访,评估疾病进展。(3)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可在医生评估下决定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CAS)。

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量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可使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2-3倍。应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可降低血浆半胱氨酸水平。高血压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加用叶酸可能会减少首次脑卒中发生的风险。

7.饮酒:大多数研究表明,轻、中度饮酒可降低脑卒中发生率,而过量饮酒则会使脑卒中的风险升高。按每日饮酒不超过2个标准饮酒单位换算,男性每天较适宜的饮酒量为高度白酒不超过50ml(1两,酒精含量<25g),啤酒不超过ml,葡萄酒不超过ml(女性酒精量需减半)可能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建议:(1)饮酒者不提倡大量饮酒;不饮酒者不提倡少量饮酒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2)饮酒应适度,男性每日饮酒的酒精含量不应超过25g,女性减半。

作者:李冉

编辑:李冉

参考文献:《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请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