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武汉晚报
采写:记者刘璇通讯员刘望
“肚子有点饿,有没有馒头吃?”74岁的曹阿姨在重症医学科苏醒后,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把医护人员逗乐了。
“您老还敢吃馒头呀!”回想起3天前曹阿姨吃馒头被噎送来抢救的情形,医护人员仍心有余悸。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朱国超教授向记者透露,这次曹阿姨幸运逃过一劫,跟她女儿紧急实施心肺复苏,立即拨打送医有着密切关系。
今天,记者联系上了曹阿姨的女儿吴女士。她还原了给母亲做急救的全过程。
听到鼾声发现母亲心跳骤停
▼
曹阿姨家住汉口模范路社区,吴女士一家三口和母亲同住。
11月10日晚,看完《新闻联播》的曹阿姨直喊饿,拿了一个馒头就进了房间。二三分钟后,在客厅看电视的吴女士突然听到母亲房间里传来鼾声。
刚刚还在吃东西,怎么会突然打起了鼾?况且母亲从来不打鼾。感觉不对劲的吴女士立刻跑进房间一看,母亲面色青紫的仰面躺在床上,嘴巴里还塞着半口馒头,喊她也没有反应。有窒息!
吴女士赶紧用手摸了摸母亲侧颈部的动脉,脉搏微弱得几乎摸不到。
“呼吸心跳骤停!”吴女士心里一惊。用手抠出了母亲嘴巴里的馒头残渣,把她的头向后仰,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她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喊读初一的儿子拨打求救。保持每分钟按压次以上的频率,一直到15分钟后急救车赶到,她才将面色稍有缓和的母亲交给急救医生。
多学科医生“接力”救治心跳恢复
▼
晚上7点45分,曹阿姨被急救车送到家附近的医院。
救护车达到后,医院立即启动“MDT应急小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ICU、麻醉科等多个学科的骨干医生迅速集结,赶到了抢救室。心肺复苏、心电除颤、气管插管、纤支镜吸出食物残渣……经过2个多小时的紧张救治,曹阿姨的心率终于恢复了正常的节律。
随后,她被送入重症医学科继续治疗。接受了亚低温脑复苏、呼吸心脏支持和抗感染等治疗,经过48小时的特殊护理,清醒后的曹阿姨很快脱离了呼吸机,远期记忆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
11月12日,曹阿姨顺利出院。
女儿五步施救成母亲保命关键
▼
采访中得知,43岁的吴女士是江岸区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护士。
“如果当时我不在家,或者是晚几分钟才发现,母亲都不可能救回来。”吴女士庆幸母亲转危为安的同时,也分享了自己的急救经验。
吴女士说,母亲从来不打鼾,当时也不是睡觉的点,突然响起了鼾声,明显是有异常。打鼾提示呼吸不通畅,就是接受到这个“信号”后,立即到房间查看,及时发现问题。她提醒市民,一旦发现家人突然出现异常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赶到房间后,看看到母亲面色青紫,呼叫没有反应,用手摸颈部只能摸到微弱的脉搏,说明此时母亲已经窒息,并出现心跳骤停。这个时候清理干净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心肺按压是惟一有效的救命方法。
“当时我用手抠出了嘴巴里的食物。”吴女士说,很多人认为,呛住了就要喝水,这是非常危险的动作。“老年人唾液分泌减少,面食吃快了,吃急了很容易引起梗噎。”她解释,馒头类的面食吃进去,喂了水,面食就会发胀,将气道堵得更死,加重窒息。如果不小心呛到了肺里,反倒还会引起窒息。
看到人脸色发青或是发紫,4-6分钟内做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这也是救治的*金时间。医院,或是干等着救护车的到来,错过了这个时间,即使人抢救过来,脑子缺氧,脏器功能也可能衰竭。
心肺按压的部位是两个乳头连线和胸骨交叉的部位。记住!一分钟至少要保持按压次以上,中间再累也要咬牙坚持,否则就会功亏一篑。吴女士说,对于普通人来说,按压很可能并不是有效按压,但这个没有关系,频次达到了,坚持不停地按,总会比不按要好。
在吴女士看来,急救中最重要的就是立即心肺复苏并同时拨打求救,切勿拖延。她解释说,即便是拥有专业急救知识的医务人员,在家中能做的急救也只有心肺复苏,而能够提供更多的生命支持,提高抢救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