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发性心房纤颤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疾病科普房颤引发的中风猛于虎需长期吃 [复制链接]

1#

今天为“中国房颤日”。然而,很多人对房颤都不太熟悉,更不了解房颤会引起中风这一危害。中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指出,房颤病人要有抗凝意识,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

很多患者中风根源在心脏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四个腔室按照顺序、有规律的收缩,而房颤发生时,两个心房便失去了收缩功能,持续不规则的颤动,导致了两大问题:

第一、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15%-30%,造成身体缺血,患者会出现气喘以至于夜里不能平卧,双下肢浮肿等症状;

第二、心房不收缩,血流缓慢,很容易在左心房内形成血栓,而血栓掉下来就很可能进入脑血管,堵住血管引起中风。

“中风患者中,有60%-70%是缺血性脑卒中,其中有20%是心源性的,由于心脏引起的中风大部分是房颤所致。

据统计,我国目前房颤患者有万到万例。而由于房颤引起的中风缺大概是60-80万病人。”王景峰说,“很医院神经科,检查病因,根子不是在脑血管,而是在心脏。心脏的血栓由于房颤发作而脱落,顺着血流进入大脑堵塞脑血管。”

心悸、眩晕,警惕房颤

王景峰教授介绍到,房颤好发于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患者、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以及甲亢患者。房颤的主要症状有心悸、眩晕、晕厥、气促等,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在中国,大约有2.7亿高血压人群,万到万冠心病患者,万心力衰竭患者,如此庞大的心血管病人群为房颤的高发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生率逐渐递增。

房颤引发中风更凶险有可能这辈子都要躺在床上

王景峰教授说,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中风相比,房颤导致的中风更可怕。这是因为相较于血管内的空间,心房内更“宽敞”。若心房中有凝结成块的血栓,相比起血管的直径,这血栓的“个头”更大,极易堵塞人体中较大的血管,!一旦出现中风,患者半身不遂、偏瘫,甚至这辈子可能都要躺在床上!

这就导致了房颤引发的中风有“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

有研究显示,房颤引发的中风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中风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中风后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所以,得了房颤一定要有预防卒中的意识,最大限度减少中风发生的风险及可能带来的伤害。

抗凝治疗很关键有无症状均需坚持抗凝治疗

房颤危害如此之大,治疗的目的主要有:

1、恢复窦律和维持窦律;

2、控制心室率;

3、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即卒中))。

对于阵发性房颤,其主要治疗方法是维持窦律,可通过药物治疗、电击、消融(射频消融和冷冻消融)等方法恢复窦律。

另外就是非常重要的要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即卒中):这个主要就是抗凝治疗。许多房颤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平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还需要每天服用抗凝药。实际上房颤患者的中风与其危险因素有关,而与房颤症状轻重无关。

王景峰教授说:“血栓形成有时候是很快的,有时候是几天,有时候甚至一两天就形成了,像这种房颤病人血液都处于高凝状态,如不按时用药,形成血栓导致卒中的风险就大大增加!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慢性房颤患者,他们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凝药,接受正规的抗凝治疗。”

“预防房颤导致的中风需要使用抗凝的药物(简称抗凝药)以防止血栓的形成。”王景峰教授介绍。

目前的抗凝药物治疗有两大类,一类是传统的抗凝药华法林。第二类是新型的口服抗凝药,包括两种,一种是Ⅹa因子抑制剂,第二种是Ⅱa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酯。

过去几十年中,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抗凝药是华法林,其优势是:价格便宜,可用INR进行检测,但华法林由于剂量个体差异大、存在较多的药物-药物和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医院抽血监测国际凝血标准单位(INR),非常不便,导致依从性很差,因而临床华法林的使用率很低。

而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优势是:无需常规监测,受食物药物影响较小,但价格较贵,对于有一定经济条件的,无法接受持续INR检测的病人来说是比较好的选择。

年首个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在国内上市,为房颤患者预防中风带来了新选择。达比加群酯克服了华法林的局限性,服用方便,无需频繁监测,患者更容易坚持治疗,同时其疗效和安全性不劣于甚至优于华法林,而且在中国人群中安全性更佳。

文/杨广微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陈映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